近期,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唐國慶于其公眾號“唐十一”發表了《大變局下照明行業的十個選項》一文,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文中分別從“光源、器件、燈具、路燈、城市、文旅、循環、創新、出圈、傳統照明”十大關鍵詞方向進行了獨到新穎的闡釋和解說,讓大家對光的性質作用、應用領域與未來發展機遇、方向等產生新的啟發與思考。本期,特此摘錄,以饗讀者。
1.光源
光源的亮度提升,單靠芯片似乎已經觸摸到了天花板;大功率LED,還是Cree領先,中功率的三星仍占有優勢。有一個亮點,GE的熒光粉倒是獨占技術優勢,用它的熒光粉,可提升10%亮度,目前已授權了好幾家知名企業,看來“瘦死的駱駝真的比馬大”。
愈來愈被業界看好的,還是江風益院士團隊的金黃光,其是半導體照明領域里,唯一被“諾獎”獲得者中村修二先生嘖嘖稱贊的,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地位一無熒光粉,二無藍光的純LED之光,值得大面積采用。今年廣州照明展上,行業開了專題會議,對金黃光進行推薦及推廣。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看點,就是多基色的白光,四合一抑或多合一,亦能集成全光譜,便于設計師因需用光。
光源選什么?高度節能的!那前提是什么?你得是高光效呀!
2.器件
LED器件在照明與顯示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先說照明,從2835-3030-3535-5050,各有各的優勢,誰也取代不了誰。而SMD與COB及CSP,主流還是前兩項,這也許會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固化。再說顯示,令人詫異地是,自從有了LED(近20年)進入市場,聽到幾乎全是降價聲。出乎意料地最近一個多月,器件漲價了,且還有蠻大幅度,就連終端廠商也跟著漲,這是否意味著理性的回歸呢?千做萬做虧本總不能做吧!10元/K/RGB,竟然腰斬報價,這能盈利嗎?火了數年的Mini與Micro及COB之爭,大致也分出高下了,Mini毫無懸念地率先勝出,TV已在商場叫賣了,而且價格相當有競爭力。Micro也在出貨,如同OLED一樣,更多的可能是展示。可稱之TV中的奢侈品,至多是小眾市場。COB由芯片的一致性提高,老樹開新花,愈來愈受青睞,尤其是小間距乃至微間距。到底誰會笑到最后?現在還難下定論。
器件選什么?高性價比!無論哪種新技術?大眾市場的認可度,就是價格的親和力。
3.燈具
燈具最大的競爭,即所謂主燈與無主燈掐架。就連以花燈(燈飾)為主的古鎮,也不得不跟著呼應無主燈。因為線形光源的不斷滲透,設計師總要推陳出新,簡潔明快的“快餐風格”眼下占了上風,其實命題上有待商榷,無主燈也是有主燈的,否則室內如何達到設計標準呢?只是在不經意間做了替代而已。燈帶目前是大顯身手,硬的軟的皆受歡迎。尤其是建筑工地,燈帶成了萬能燈,想拉即拉,想怎么拉就怎么,任性得很。在景觀照明設計就不容置疑,無處不在。倒是節日燈串相比燈帶,也有良好的互補性,燈串極具競爭力,一夜之間能讓一座橋一條路瞬間亮起來眩起來。且經濟實惠且能有無數花色品種,只是還未入設計師的法眼,用得太少,這其實是景觀市場上最大的潛力股。
燈具選什么?高光時刻的!無論在哪里,都是這個理。
4.路燈
路燈,凡路邊上的燈皆可稱之。隨著智慧城市的推出,本是照明廠商專屬的領域倍受擠占。最明顯的就是魔都,明明是路燈,卻偏偏叫城市合桿。搞的原有照明廠商連招標資格都沒有,只能屈居為二級供應商。致使本地廠商和地方協(學)會,連吶喊的聲音都聽不到。深圳率先喊出智慧燈桿,想統攬起來,無奈新型城市,市里管的事太多,無暇顧及具體事項。沒有權威的總接口,智慧燈桿,那么多的功能,誰能歸一呢?至今智慧燈桿未現規模化運行。其實,這也好,我是贊成叫路燈,名正言順,照亮道路才最重重的。有兩個情況值得關注,一是路燈模組的標準化,不能往后退。招標文件,切勿亂出樣式,不利于同一基準上比較。二是更要關注雙碳要求。光伏+路燈,進入一二線城市,可能會成為趨勢,滬上已發文,其他城市會跟進的,你準備好了嗎?
路燈選什么?選高級的光伏路燈!否則何來雙碳呢?路燈就是城市的標志呀!至于智慧燈桿抑或智能燈頭反而點事過境遷了。
5.城市更新
這主要指城市更新中,照明行業的機會。景觀亮化一直會有,過幾年升級也一直會存在。燈光,是最直接讓人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這已是上上下下的共識,相信這個市場會有增量。另外一塊,并未引起足夠的注意,就是街坊的改造,門面都整得一體化了,但所見之處燈光卻未能精雕細刻,草草點亮而已。倒是口袋(微型)街心花園的燈光卻是出奇的講究,頗受讓老人小孩的歡迎,即使天熱也一樣,跳舞、戲耍、閑聊、快閃一樣不落。
城市更新選什么?選付款好的!帶資進項目的還是三思而后行。
6.文旅景觀
文旅項目,眼下這個時段杭州是最忙的。亞運會即將開幕,整個城都在倒計時。G20后的杭城,已然成國際大都市。文旅在一線城市中如此,在二三四線城市中也是如此,當然還可延伸至鄉村振興,什么沉浸式體驗,什么元宇宙等。讓城鄉縮小差別最易顯現的就是文旅燈光。所謂“一串燈點亮一座城”,也有“一座點亮世界的城”等廣告語還是蠻叩動人心的。文旅可能是房地產后拉動全國人民消費的又一大市場,依附其中的就是景觀照明。
文旅景觀選什么?選高收益的!誠然跟著項目走,圍繞設計轉是必須的。
7.國際循環
“世界照明看中國”,原來講的時候,我是喜形于色,脫口而出,斬釘截鐵。疫情三年后,覺得底氣沒那么足了。為什么,雖說“GFO”三大國際巨頭退出了,可品牌還在被運作。再加上照明產品并非那么高不可攀,發展中國家也會摸到門路了,聽說伊朗埃及,漸而自成產業鏈了。加上本國(地)關稅導向,勢必要走雙循環的路徑,尤其出口型的。這就倒逼照明企業成國際化了!但去哪里設廠,是一個不容出差錯的選項。有人說RCEP,有人說墨西哥等。
國際循環選什么?選高成熟地的!前車之鑒,效仿和提高不用白付學費了。
8.照明創新
照明+,一是產業鏈的沿伸和擴展,你不得不為之的小而全,這得“因企制宜”,該加則加,該減則減。照明,看似簡單,入門的門坎并不高。其實并不簡單,做大的就那么幾家。所以說,做照明難,做創新型的照明更是難上加難。比如:UV-C LED,疫情中還有較大的需求量,后疫情時代呢?一是產品本身的技術突破,二是本身的市場擠壓。再比如222納米的人機共存產品,初看前景頗好。但是真要把市場做大,光靠中小企業還是很難成就偉業的。只有一個例外,假如地球上又產生危害人類的病毒,需要紫外殺菌。否則,只能在有限的市場里做有限的推廣,確實需要想像力的集成創新。另一種照明是跨界式創新,難度頗大,沒有足夠的實力,很難一蹴而就。比如汽車照明,如果不是新能源汽車的凸起,照明企業根本就沒有機會,即使有,也只能從供應光源模組做起。若想做車燈廠,除非并購,從零起步,那是“路漫漫其修遠兮”。
飛利浦ModiFLy橫空出世,其中四個標題值得關注,即:隨意組合,創意照明;以人為本,健康照明;無線控制,智能照明;創新技術、奇妙體驗。而朗德萬斯則提出先進的“微環境照明(Micro Environment Lighting)”,利用照明幫助使用者應對各種類型的現代活動,即便在與他人共享的空間中也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或放松。“形式追隨功能”是燈具外觀設計遵循的主要原則,主張“為智能互聯的世界重新定義光”。
照明創新選什么?選高成功率的!對我們來說,做應用創新更符合實際狀況。
9.照明出圈
出圈就像錢鐘書先生寫的《圍城》,不出圈,不就加劇內卷嗎?木林森股份公司的孫清煥董事長獨具慧眼,明明可以靠150多個國家(地區)營銷網絡,可持續用燈點亮世界,而他偏偏情有獨鐘,用光賦能農業。第一,推出秧苗床,用工業化思路,集中培育水稻秧苗。第二,用植物艙(移動式植物工廠)速成麥苗(6天即成),解決牲畜365天(天天有鮮草)的飼料草問題。第三,建現代立體式的大型植物工廠,種植以草代糧的課目。前學袁隆平,后有木林森。袁院士致力于解決人的口糧供給,而木林森則專注于牲畜的飼料糧問題。如做成,可為解決國家的糧食安全作出有意義的貢獻。當然,用光賦能農業,可能是照明人最有前景的一片藍海!
照明出圈選什么?選高吻合政策的!跟著政策走,前程不用愁呀!
10.傳統照明
由于有了LED,讓傳統照明幾乎無路可走。但存活下來的,卻做的非常棒,小而美是生存之本領。原有的設備升級換代,沒有優勢的一概淘汰。一是做紫外燈,做UV-B LED,拓展工業固化領域。二是做遠紅外,主攻醫療市場。一句話,做LED不能做的市場。這種夾縫里求生存不可謂不偉大,絕處逢生。這就啟發我們,人有我有,只有內卷。人無我有,才是厲害的。如今LED也成了傳統照明了,如何二次突破呢?人因照明抑或健康照明,如何成為美好生活的標配呢?半導體之光,如何閃耀更加廣闊的空間呢?可否與建筑融為一體,可否依附于傢具之中呢?凡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呀!
傳統照明選什么?選高大上的!否則,怎么能形成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