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的特性之一是用二維空間形象地再現三維的現實世界,因此,如何在照片上表現出被攝物的空間和深度感顯得極為重要。照片上的空間感和深度感不僅僅反映了被攝物的遠近和大小,而且還起到了引導視線、突出主題的作用。
2、利用不同的光線。光對空間和深度感的主要在于光位和光質。在順光情況下,由于前后被攝景物受到均勻一致的照明,較難產生空間感;在側光和逆光照明下,被攝物的立體感得以改善,因而有較好的空間和深度感。而從光質上說,一般硬光產生的空間感較強,軟光產生的空間感較弱。利用不同光線在照明中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各個不同,逆光在照明中一般是呈剪影模式出現,逆光照明看不到對象的受光面,只能看到對像的亮輪廓,所以也稱為輪廓光。逆光能使主體和背景分離,從而得到突出。在環境造型中可以加大空氣透視效果,使空間感加強。
3、利用前景。當畫面內有前景、中景和遠景時,就會呈現出很強的深度感。在攝影中,利用前景把觀者的視線引入畫面并移向整個畫面中心是表達距離、空間和深度感的有效方法。我們做照明效果的時候,也是經常利用到前景、中景、遠景來表達畫面的距離、空間還有深度感效果。
4、利用大小的對比。根據視覺經驗,體積大的物體離我們近些,而體積小的物體離我們遠。因此,畫面中物體體積的大小實際上也暗示著它們距觀者的距離以及它在空間里的位子。同樣在照明設計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利用近大遠小來加強畫面的空間效果,突出重點。
5、利用影調對比。視覺經驗告訴我們,深色調的物體顯得較近,淺色物的物體顯得較遠。因此,當被攝景物影調過于平淡而出現空間感不佳時,不妨改善景物的影調對比,從而調節景物的空間感。在做夜景效果圖的時候,往往會把遠處的的景物淺化。近處景物對比相對加深,通過對比來突出景物的前后空間感。
6、利用線條的透視效果。匯聚的線條會加強透視的延伸效果,而且往往要比照片中的其他視覺要素所產生的深度感和距離感更為強烈。但在照明中卻很少用到這種透視效果,一般在隧道會用到的多一點。
7、利用色彩對比。一般來說,柔和、淡雅的色彩容易使人聯想到朦朧的遠景,而鮮艷、飽和的色彩容易使人聯想到清晰明亮的近景。色彩對比在效果圖中使用的相當之多,利用顏色的深淺,柔和、鮮艷來凸顯整體效果,并突出重點加強對比。
每一幅攝影作品表現的空間效果都是不一樣的.圖片空間的物質排列也千差萬別.即便是同一場景,由于不同攝影人的拍攝器材(尤其是鏡頭)、拍攝視角的不同,因而圖片所表現的空間效果也形式各異。照明明設計亦是如此,畫面景觀的擺放,大小。燈光的強弱,顏色對比,以及視覺角度所產生的效果也是各異不同。正因如此,才有了諸多表現形式迥異的作品的誕生。